你的位置:首页 > 通知公告

中国古建筑中,有哪些防火标识?

 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,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。因此,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。

      中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:

  鸱吻

  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,高高耸起的饰物,形状似龙形,卷头缩尾,张开大口衔着正脊,背插宝剑,这就是鸱吻。其龙形是由鸱尾逐渐演变而来的。地方和民间建筑的物饰千变万化,有狎鱼、海马、鳌龟等。总之都是兴云作雨的海中神兽,古人期望着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。根据中国古代传说鸱吻是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,善贮水,将它的形象设于房屋之上,既是一种寓意,更是一种人的惧怕火灾﹑渴望水源的理想,这种寓意于形的建筑设施,极具中国特色。

鸱吻

  藻井

  在建筑物内,一般用于殿堂明间顶部中央,绘龙纹或菱、藕一类花卉。东汉文载:“井者,东井之象也,藻,水中之物,皆取以压火灾出。”到了宋朝,藻井“又谓之覆海”,在屋顶上置有浩瀚大海,自然是可以挡住任何火的。

  藻井的这种装饰,其含义与象征和消防有关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注有:“东井八星主水衡。”东井即井宿,星官名,二十八宿中之一宿,有星八颗,古人认为是主水的。在殿堂、楼阁最高处作井,同时装饰以荷、菱、藕等藻类水生植物,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。

  “门不代钩”

  在古建筑中的城门、宫门、殿门、坛门、庙门上面都装置一块匾额,用来标明门的名称。门匾有悬挂、镶嵌,有横有竖,式样有别,但“门”字的写法却是一致的,即:“门”字最后一笔都是直写下来,绝不带钩,以避“火钩”之嫌。

门不代钩

  “取名带水”

  古建筑名称绝忌“火”字。连发生火灾时,也不许喊“起火!”而是喊“走水”了。许多重点防火建筑的名称尽量带“水”。例如存放《四库全书》的七个阁中有六个阁都带有水偏旁。它们是“渊、源、津、溯、涸、汇”,唯有文宗阁不带“水”旁。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镇江金山上,面临大江,就是“水漫金山”之地,自然不缺水。

“取名带水

  上述防火饰物标识显然是唯心的,然而在科学尚未昌明的时代,人们对火灾的认识还很粗浅,这是不足为怪的。它们具有广告、宣传的作用,时刻提示人们:这里请注意防火。同时它们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颇具特色的一种象征。